皮力一直身處亞洲和香港當代藝術機構的前端。他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後,擔任學院藝術管理系副執行總監。 他在2005年於北京共同創辦了博而勵畫廊(現名為馬刺畫廊)。他隨後移居香港,擔任 M+ 希克資深策展人及策展事務主管。皮力現為大館,領先香港藝術與文化機構的藝術事務主管。
在這次專訪中,我們與皮力談及過去十年香港藝術界的急速發展、他在大館的重要時刻,以及他對藝術機構在激發整個藝術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的看法。
The JC Contemporary building at Tai Kwun is designed by the acclaimed Swiss architectural firm Herzog & de Meuron. Courtesy of Tai Kwun
你一直是中國和香港不斷發展的藝術生態系統的核心部分。回顧過去,你會如何描述它過去十年的演變?
十二年前的 2012 年,我移居到香港,見證香港藝術界在這段時間的幾何級急速發展。從巴塞爾藝術展在香港首次推出,國際藍籌畫廊在香港開業,2018年大館、M+開幕。短短十二年時間,香港已經成為一個非常、非常重要的國際藝術中心。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。回顧過去,我甚至不敢相信在短短十年內會發生這麼多事情。毫無疑問,香港已經非常國際化。事實上,我們無法想像還有其他地方可以建立這樣的文化景觀。這也是因為香港在亞洲的獨特位置。
對我來說,最重要的時刻是大館當代藝術中心在香港的開幕。我們開展新一頁,也將我們牽引到香港文化機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。這確實表明香港不僅是一個拍賣場、藝術博覽會的地方,也是一個可以提供重要文化節目、激發公眾興趣,並在藝術界間建立對話的空間。
「毫無疑問,香港已經非常國際化。事實上,我們無法想像還有其他地方可以建立這樣的文化景觀。」
你談到了香港藝術機構多元化的必要性,以及你希望為這座城市引入更多國際藝術的願望。大館最近舉辦布魯斯·瑙曼的一場大型展覽。你認為這些展覽對藝術生態系統和本地藝術社群有何作用?
香港當前的藝術場景實際上始於藝術市場的爆炸式增長[過去十年,商業畫廊如佩斯畫廊於2014年開業,豪瑟沃斯畫廊和卓納畫廊於2018年開業] 。坦白說,很多藝術項目都是先在藝博會和商業畫廊中進行。而我會提出具爭議的說法,香港現時的藝術型態曾經被藝術市場和商業畫廊過濾。因此,(大館)作為香港的獨立文化機構,我們為香港帶來更多樣化的節目是非常重要。
我想分享今年我們策劃的布魯斯·瑙曼展覽。眾所周知,布魯斯·瑙曼是我們這個時代藝術家中的重要藝術家。他為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當代藝術開闢了多種可能性,但他在我們地區—香港甚至整個亞洲並不是一位知名的藝術家。
因此,我很高興能與皮諾收藏及我的聯合策展人卡洛斯·巴薩爾多(費城藝術博物館)和卡羅琳·布爾喬亞(皮諾收藏)合作,把這場展覽帶到大館。我認為這個展覽是對布魯斯·瑙曼的一種拯救,一同探索他圍繞身體、聲音和語言的創作。我認為觀眾必須回到當代藝術的本源來理解今天的藝術。所以我認為,作為香港的文化機構,我們向觀眾介紹重要的時刻、重點藝術家和重點作品,對每個人和整個藝術社群都有益處。
你認為非牟利藝術機構和其他藝術機構,例如藝術博覽和商業畫廊能如何共同合作?
非牟利藝術機構與商業機構之間其實存在著非常根本的差異。然而,在了解這些差異時,我們也可以看到博物館、文化中心、博覽會和畫廊如何共同為城市和香港創造積極、活躍的文化。最初,藝術博覽會或畫廊可以在這裡引進新藝術家。它們確實引發了觀眾的好奇心。同樣重要的是,藝術機構不僅要追隨這種好奇心,更要深入了解當代藝術的重要藝術家和重要時刻,創造扎實參與和參與計畫。藝術機構還可以引進一些不太受市場歡迎的重要藝術家。
你剛剛提到重要節目如藝術週能帶動藝術愛好者到香港。你期待2025年香港藝術週嗎?大館為2025年香港藝術週策劃了那些節目?
香港藝術週是一個非常緊湊的一周。不僅是藝術博覽會,對所有為國際開設新項目的藝術機構、許多藝術家、專業人士和收藏家來說也是非常緊張。這是我們相聚在香港的時刻。因此,對於參與者見面、交換意見並認知到很多新事物來說,這會是一個非常令人期待的時刻。
對於大館,對我來說,下一個藝術週最令人興奮的部分是我們將呈現三位女性藝術家—波蘭裔德國藝術家阿麗莎.柯維德、中國藝術家胡曉燕和英國藝術家梅弗·布倫南。所有個展都會在同一時間在大館當代藝術館展出。對我們來說,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表態,展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女性藝術家,並提供對她們的創作的深度理解。
「同樣重要的是,藝術機構不僅要追隨這種好奇心,更要深入了解當代藝術的重要藝術家和重要時刻」
PHOTOFAIRS Hong Kong將於 2025 年3月26日至30日在中環海濱舉行,並於3月25日舉行「VIP 預覽」。